在水處理技術日益精進的當下,國產超濾膜憑借自身諸多優勢,廣泛應用于各類凈水項目中。而對于使用者而言,極為關注的一個問題便是國產超濾膜究竟多久需要更換一次。本文將對其進行講解。
一、水源水質是決定超濾膜更換周期的核心要素之一。倘若原水取自清潔的深層地下水,這類水源通常雜質含量低微,泥沙、膠體、微生物等污染物較少。在此情況下,超濾膜所承受的過濾壓力相對較小,其內部膜絲結構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穩定,過濾性能也能維持在較高水準。
據實際案例,部分以優質山泉水為水源的小型供水設施,所使用的國產超濾膜運行兩到三年后,通量衰減幅度仍處于可接受范圍,產水量和過濾精度并未出現明顯劣化,暫無更換必要。反之,若水源是污染嚴重的地表水,如靠近工業產區、受化工廢水污染的河流,水中不僅含有大量泥沙、膠體、重金屬離子,還可能存在有機污染物等復雜成分。超濾膜在處理這類水源時,極易被雜質堵塞孔隙,化學物質還可能侵蝕膜材料,致使其通量迅速下降,過濾效果大打折扣。
因此,在一些工業廢水回用項目中,使用國產超濾膜處理此類污水,短短數月,膜的產水量就銳減至初始的一半以下,不得不考慮更換。
二、運行工況對超濾膜的使用壽命有著顯著影響。系統運行時的壓力、溫度等條件至關重要。在標準壓力范圍與適宜溫度區間內,超濾膜能夠穩定、高效地發揮過濾效能,膜絲不易受損,性能衰減緩慢。以市政供水系統為例,其中的超濾膜裝置常年在常溫、常規供水壓力下運行,一般可維持 18 - 24 個月的穩定工作周期。一旦壓力超出超濾膜的耐壓上限,膜絲可能因承受過度壓力而斷裂、破損,導致過濾失效;同樣,溫度過低時,水的黏度增大,水流速減緩,雜質更容易在膜表面沉積,加速膜污染,縮短更換周期。
三、預處理環節的完善程度與超濾膜的更換頻率緊密相連。若在超濾膜前端配備了高效的機械過濾器、沉淀池、活性炭吸附裝置等預處理設備,大量泥沙、鐵銹、有機物等雜質便能在進入超濾膜之前被預先去除,從而大大減輕超濾膜的過濾負擔。在一些大型工業純水制備系統中,前置有精細的預處理流程,超濾膜在此 作用下,運行狀況良好,可運行3 - 5 年之間。
因此,國產超濾膜的更換周期大概在六個月到三年左右,如果運行良好可能使用在到五年,其關鍵是用戶務必依據自身水源水質、運行工況、預處理配備以及清洗維護情況,全方位、細致地考量,精準判斷更換時機。確保國產超濾膜可以穩定、持續的運行。
本文由藍膜超濾膜網(http://www.jwjqy.com/)原創首發,轉載請以鏈接形式標明本文地址或注明文章出處!